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黎丘丈人

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〔先秦〕

  世传黎丘有奇鬼,喜效人之子醉昆弟之状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,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,其而道苦之。丈人归,酒醒,而诮其子曰:“吾为汝父也,岂谓不慈哉!我醉,汝道苦我,何故?”其子泣而触地曰:“孽矣!无此事也。昔也往责于东邑,人可问也。”其父信之,曰:“嘻!是必夫奇鬼也。我固尝闻之矣。”明日,故复饮于市,欲遇而刺杀之。其真子恐其父醉而不能反也,遂迎之。丈人望其真子,以为奇鬼,拔剑而刺杀之。丈人之智惑于似其真子,而杀其真子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世传黎丘那儿有个怪物,喜欢变成别人子侄兄弟的模样。乡里有位老人在集市上醉酒而归,在回家的山道途中,那个怪物变成他儿子的模样上前搀扶着他走路,并且不断地作弄他。老人回到家里,酒醒后叫来儿子责骂:“我是你的父亲,平日对你那么慈爱,我喝醉了酒,你却在路上折磨我,这是为什么呢?”他的儿子听后边哭边跪在地上磕着头说:“冤枉啊!这是根本没有的事。我昨天到东乡讨债去了,你可以亲自去问问。”他相信了儿子,说:“嘻!这事一定是那个奇鬼在作怪,我早就听说过它!”第二天,老人又到集市喝醉了酒返回,准备遇见怪物时把它杀死。他的儿子担心他喝醉不能回家,就去途中接他。老人望见儿子,以为又是那怪物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本文以黎丘奇鬼效人作祟的寓言故事,揭示“疑似之迹不可不察”的哲理。首次遇鬼后,丈人虽识破鬼计却仅“复饮刺鬼”,说明他迷信经验而疏于辨察;真子“迎父”的孝行反被误判为鬼魅,终致理性沦丧、酿成杀子惨剧。作者以“鬼效人形”喻指社会乱象中真伪杂糅的复杂性,借丈人之愚警示世人:若仅凭直觉或经验轻断是非,纵有诛邪之心,亦将堕入自我蒙蔽的深渊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中谷有蓷

诗经·国风·王风〔先秦〕

中谷有蓷,暵其乾矣。有女仳离,嘅其叹矣。嘅其叹矣,遇人之艰难矣!
中谷有蓷,暵其脩矣。有女仳离,条其啸矣。条其啸矣,遇人之不淑矣!
中谷有蓷,暵其湿矣。有女仳离,啜其泣矣。啜其泣矣,何嗟及矣!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芣苢

诗经·国风·周南〔先秦〕

采采芣苢,薄言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有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捋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袺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襭之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龙伯大人钓六龟

列子 列子〔先秦〕

 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,有大壑焉,实惟无底之谷,其下无底,名曰归墟。八纮九野之水,天汉之流,莫不注之,而无增无减焉。其中有五山焉:一曰岱舆,二曰员峤,三曰方壶,四曰瀛洲,五曰蓬莱。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,其顶平处九千里。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,以为邻居焉。其上台观皆金玉,其上禽兽皆纯缟。珠玕之树皆丛生,华实皆有滋味,食之皆不老不死。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;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,不可数焉。

 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,常随潮波上下往还,不得暂峙焉。仙圣毒之,诉之于帝。帝恐流于西极,失群仙圣之居,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。迭为三番,六万岁一交焉。五山始峙而不动。

 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,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钓而连六鳌,合负而趣,归其国,灼其骨以数焉。于是岱舆、员峤二山流于北极,沉于大海,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。帝凭怒,侵减龙伯之国使阨,侵小龙伯之民使短。至伏羲神农时,其国人犹数十丈。《列子》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